楊家秘傳太極拳

竭誠歡迎 謝謝您的到訪!


25th 週年慶 計時 !

2011年9月2日 星期五

~~太極拳中的“身法中正”~~(下篇)

(四)含胸拔揹和氣沉丹田
      
按炤上述“尾閭正中神貫頂”的練法,身法中正不偏了,但如果沒有“含胸拔揹”和“氣沉丹田”的協調動作,胸部就會直僵僵地得不到運動,腿部也只有隨著腰部的左旋右轉而左右旋轉,得不到一升一降的上起下落的弧形運動。所以要有“含胸拔揹”和“氣沉丹田”的練法來擴大它的活動。
      
“含胸”是在兩肩松沉下,兩根鎖骨也要往下松沉,肋骨也自然節節往下松沉,胸腔微向內含(但內含度不宜過大,否則成為凹胸)。
       
“拔揹”是兩肩中間的揹脊骨,特別是大椎算起的第三根脊骨,有微微鼓起上提之意,兩肩胛張馳靈活,這部分皮膚有繃緊的感覺,但不能練成僂揹凹胸的病態姿勢,那就不符合“中正安舒”的原則。左右兩側胸肌松馳地弧形下沉,外向前合,焦點有匯合集中於腹前的意思,在身法上稱作“護肫”。
      
兩側鎖骨要用意唸來固定它,鎖骨筦著兩手,能使手臂在肩關節松活的情況下,加強肩揹部肌肉群的伸縮力量。通過沉肩墜肘,可以使手臂在伸縮旋轉時加大力量;鎖骨被用意唸固定,使得手臂的動作定向也易於做到正確。
      
練拳時如果刻刻留心“意守丹田”,腰部松沉直豎,則下部自然有穩重的感覺;胸揹部分的肌肉和骨節用意識加以控制,儘量松舒下沉,則自然就會有“含胸拔揹”姿勢的形成。“含胸拔揹”時內部橫膈肌向下舒張,自然形成橫膈式的呼吸,可以幫助氣沉腹部,使上體輕靈,下體穩重,它不同於挺胸的上重下輕。胸膈的一張一縮,腹腔髒器受到有規律的時緊時松的腹壓運動,則有利於輸送血液和內髒的機能活動。
      
“含胸拔揹”和“氣沉丹田”,是太極拳身法上始終必須保持的,是氣不上浮、重心穩定的關鍵。在手法引勁回收和手法運勁前進的時候,胸肌、揹肌在伸縮著,但“含胸拔揹”的基本狀態不變,這樣一開一合,一呼一吸,可使胸揹部的肌肉、骨節和韌帶得到鍛煉,而仍保持周身勁整的要求。“勁貫脊中”、“力由脊發”、“牽動往來氣貼揹”等拳論,即指“含胸拔揹”而言。“氣沉丹田”也不能理解為始終氣聚腹部,要通過一呼一吸,起到“氣宜鼓盪”的作用,這樣才能不緻於有硬壓丹田的流弊。
      
“拔揹”是兩肩中間的揹脊骨有微微鼓起上提之意。嚴格按炤要求練拳時,脊柱在中正不偏的狀態下,即可得到微微的屈伸運動,可以起到暢通經絡、調整陰陽、調和氣血、開通閉塞的作用,對促進機體的消化機能和新陳代謝等都有顯著作用。
      
“沉肩墜肘”能幫助“含胸拔揹”的自然形成,如果肩節聳起,肘節上抬,就會破壞“含胸拔揹”的姿勢,從而影響“氣沉丹田”。“含胸拔揹”在技擊作用上具有加強蓄勁與發勁的功能,在“沉肩墜肘”的配合下,可以充分發揮蓄發相變的技巧。

1 則留言:

pingyu 提到...

李總教練及各位教練好:
讀完[太極拳中的~身法中正~]上<中<下篇
受益良多;深深了解身形中正不偏之重要性,(身法中正)亦是習拳的基本要求。
學員我怕練拳時自戀於自己的拳架之中,若身法不正,致使身形~前傾`後仰`彎腰`屈背`自己卻渾然不知,雖知意由心控,但練拳時看不到自己的身形,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的練拳,就會如文中所訴(達不到上下一氣貫通)養身的效益.
爾後學員我定當更注意自己的身形,確實矯正,做到(齊進齊退,不先不後,始終保持"上下一條線",完成"中正不偏",上下相隨"的要求)
,才能提升自己習拳養身的效益,再進一步體會文中“勁貫脊中”、“力由脊發”、“牽動往來氣貼揹”之境界。



ps:今天9月18日太極拳隊第一次預演,我犯了重大的錯--遲到。耽擱和浪費大家的時間,內心深感內疚,在此~向總教練周老師各位教練各位先進各位同學鄭重道歉「對~不~起」。


I班 余萍 致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