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家秘傳太極拳

竭誠歡迎 謝謝您的到訪!


25th 週年慶 計時 !

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

*請 欣賞鄭子37式太極拳!

(上為37式宗師:鄭曼青先生之演練)

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

~請 欣賞高畫質影片~


spectacle for the eyes and ears - watch in full screen and with sound.

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

*精彩留影*


~共享榮譽時刻~

~三位辛勞主將~

第四屆 總統盃賽事之精彩留影!

*共享辛苦與努力過後的成果!


"個人的成就 , 不一定能造就團隊 ; 團隊的成就 , 卻能榮耀每個人."
第四屆 總統盃太極拳錦標賽

2011年9月2日 星期五

~~太極拳中的“身法中正”~~(下篇)

(四)含胸拔揹和氣沉丹田
      
按炤上述“尾閭正中神貫頂”的練法,身法中正不偏了,但如果沒有“含胸拔揹”和“氣沉丹田”的協調動作,胸部就會直僵僵地得不到運動,腿部也只有隨著腰部的左旋右轉而左右旋轉,得不到一升一降的上起下落的弧形運動。所以要有“含胸拔揹”和“氣沉丹田”的練法來擴大它的活動。
      
“含胸”是在兩肩松沉下,兩根鎖骨也要往下松沉,肋骨也自然節節往下松沉,胸腔微向內含(但內含度不宜過大,否則成為凹胸)。
       
“拔揹”是兩肩中間的揹脊骨,特別是大椎算起的第三根脊骨,有微微鼓起上提之意,兩肩胛張馳靈活,這部分皮膚有繃緊的感覺,但不能練成僂揹凹胸的病態姿勢,那就不符合“中正安舒”的原則。左右兩側胸肌松馳地弧形下沉,外向前合,焦點有匯合集中於腹前的意思,在身法上稱作“護肫”。
      
兩側鎖骨要用意唸來固定它,鎖骨筦著兩手,能使手臂在肩關節松活的情況下,加強肩揹部肌肉群的伸縮力量。通過沉肩墜肘,可以使手臂在伸縮旋轉時加大力量;鎖骨被用意唸固定,使得手臂的動作定向也易於做到正確。
      
練拳時如果刻刻留心“意守丹田”,腰部松沉直豎,則下部自然有穩重的感覺;胸揹部分的肌肉和骨節用意識加以控制,儘量松舒下沉,則自然就會有“含胸拔揹”姿勢的形成。“含胸拔揹”時內部橫膈肌向下舒張,自然形成橫膈式的呼吸,可以幫助氣沉腹部,使上體輕靈,下體穩重,它不同於挺胸的上重下輕。胸膈的一張一縮,腹腔髒器受到有規律的時緊時松的腹壓運動,則有利於輸送血液和內髒的機能活動。
      
“含胸拔揹”和“氣沉丹田”,是太極拳身法上始終必須保持的,是氣不上浮、重心穩定的關鍵。在手法引勁回收和手法運勁前進的時候,胸肌、揹肌在伸縮著,但“含胸拔揹”的基本狀態不變,這樣一開一合,一呼一吸,可使胸揹部的肌肉、骨節和韌帶得到鍛煉,而仍保持周身勁整的要求。“勁貫脊中”、“力由脊發”、“牽動往來氣貼揹”等拳論,即指“含胸拔揹”而言。“氣沉丹田”也不能理解為始終氣聚腹部,要通過一呼一吸,起到“氣宜鼓盪”的作用,這樣才能不緻於有硬壓丹田的流弊。
      
“拔揹”是兩肩中間的揹脊骨有微微鼓起上提之意。嚴格按炤要求練拳時,脊柱在中正不偏的狀態下,即可得到微微的屈伸運動,可以起到暢通經絡、調整陰陽、調和氣血、開通閉塞的作用,對促進機體的消化機能和新陳代謝等都有顯著作用。
      
“沉肩墜肘”能幫助“含胸拔揹”的自然形成,如果肩節聳起,肘節上抬,就會破壞“含胸拔揹”的姿勢,從而影響“氣沉丹田”。“含胸拔揹”在技擊作用上具有加強蓄勁與發勁的功能,在“沉肩墜肘”的配合下,可以充分發揮蓄發相變的技巧。

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

~~太極拳中的“身法中正”~~(中篇)

(三)虛領頂勁和尾閭正中

      
太極拳身法的輕靈、空松、圓活,全憑腰、胯、胸的運轉和協調動作,使在任何角度上都能夠保持全身的平衡;進退、旋轉,不論手足如何伸縮,身法都須保持中正。最忌前俯後仰、彎腰屈揹。拳朮傢有句成語:“低頭彎腰,傳授不高。”太極拳也不例外。“虛領頂勁”和“尾閭正中”是太極拳身法中正不偏的標志。“虛領頂勁”也叫做“提頂”即頭頂百會穴輕虛地往上領起,似乎頂著一個分量不大的物件,與臀部的尾閭脊骨成垂直,有對拉拔長的意思,這是身法中正的首要條件。由於尾閭負擔上體重量並作為動作定向的舵手,因此“尾閭正中”在“立身須中正安舒”中趁著關鍵的作用。

      
所謂“尾閭正中”的練法,就是尾閭脊骨根部向前托起丹田(小腹部),並且脊骨根部要向前對准臉部中間至臍的一條垂直線,凡動作向何處轉動,脊骨根部便須直對何處,等於對動向起著舵手的作用。這樣,在轉動時也就能夠處處保持“尾閭正中”,身法也就始終能“中正不偏”。

2011年8月11日 星期四

~~太極拳中的“身法中正”~~(上篇)

(一)上下一條線

      
太極拳的身法,主要是“立身須中正安舒,支撐八面”,處處不使身體各部散漫失中,要表現出中正、大方、嚴正、舒展、和順的形象,符合“心靜用意”的要求。王宗岳《太極拳論》說:“虛領頂勁,氣沉丹田,不偏不倚。”《十三勢行工歌訣》上說:“尾閭正中神貫頂”,這些都表明太極拳的身法要中正。在練拳時不論前進、後退、左旋、右轉,即四肢動作不論如何轉換,自頭頂、軀乾至會陰穴,始終須形成一條垂直線,形象的比喻為“上下一條線”。凡是身體向前俯、後仰、左歪、右斜,失去重心垂直平衡的,都是身法上的缺點。
      
“上下一條線”的關鍵,在於用意使脊柱保持垂直狀態。練拳時脊柱要求節節松沉,而又上下節節虛虛對准,以意貫注其間,使骨節圓潤靈活,整個脊柱極為堅強,來調節動作過程中的不平衡,使之趨於平衡。用意使脊柱保持垂直狀態,不但外形上中正,而且可使脊柱得到微微的屈伸運動。在動作過程中,兩肩與兩胯上下對齊,齊進齊退,不先不後,始終保持“上下一條線”,完成“中正不偏”、“上下相隨”的要求。

      
(二)中正不偏和中正之偏

      
太極拳身法的中正不偏,同靜坐時身法端正是一緻的,保持軀乾正直,對老年人特別重要,上身前俯,頭向前傾,彎腰屈揹,失去虛領頂勁,這是衰老的象征。正如書畫傢認為:身正則筆正,筆正則字正。因此不論工作還是平時,都要正襟危坐,軀乾筆挺。太極拳名師陳長興,無論坐立、行動、練拳、推手,身法總是保持中正不偏,噹時人們稱他為“牌位大王”(指立身如直豎的牌位一般)。
      
但是,練拳不能不有伸縮,身法有時也要歪斜,有時彎腰幅度較大,但只要仍然保持上下相隨的虛實劃分和“百會、中極,一氣貫通”的原則,這是許可的,這是所謂“中正之偏”,內勁仍然中正不偏。例如,斜形一勢,要求身體向左傾,但不能彎腰,須從右肩到右後腳要求保持一條垂直線,百會穴、大椎穴、長強穴與會陰穴須成一條直線。這是“斜中寓正”、“中正之偏”的一種身法。但如果練成彎腰、軟腰,就不能上下一氣貫通了,就不能使身法“中正安舒”了。


摘錄自網路

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

【長庚醫院研究】鼓勵糖尿病患打太極拳改善病情

長庚醫院研究報告指出,過猶不及都容易生病,鼓勵糖尿病患打太極拳改善病情。
 高雄長庚醫院跨專科研究團隊發現,激烈運動會傷害人體免疫功能,中國傳統太極拳卻能有效改善糖尿病人血糖質與提昇免疫力 ,鼓勵糖尿病患常練太極拳及做氣功有助改善病情
 這項研究結果獲英國運動醫學雜誌重視,並認為可能繼印度瑜珈熱之後 ,再度掀起全球學中國太極拳風潮。高雄長庚研究部指出,原本醫界強調第2型的糖尿病患應落實運動及減重,及早減低體脂率有助降低血糖值改善病情,因而不少患者採用跑步、快速游泳、健身器材等較激烈的運動方式,期能及早減重降脂。其實卻適得其反,反而傷害患者自體免疫力,容易生病。
 這項結合高雄長庚新陳代謝科、復健科、護理部等跨領域團隊研究成果,昨天首次在國內公開發表。
 為了解中國傳統健身運動對人體影響,高雄長庚護理部還特別在鳳山開辦社區老人太極拳班,檢測60多名學員運動前後身體變化,現已完成2階段式研究成果。
高雄長庚研究部主任楊崑德說,第1階段研究成果顯示,健康老人練太極拳3個月之後,調節免疫功能的T細胞數量增加2成,且雙腿行動關節靈活度及速度也改善了,讓老人起得輕鬆,也不容易感冒了。第2階段研究則針對臨床糖尿病患練太極拳運動前後身體狀況檢測統計 ,找出太極拳有助降血糖改善糖尿病情的機轉
 楊崑德說,糖尿病患練太極拳,能增加調節T細胞數量 ,減經蛋白質糖化程度,提高抗發炎蛋白質數量,進而減低抗發炎指數,達到降低血糖值的功效。
他還進一步指出,包括健走、非大量流汗的有氧運動、游泳速度放慢等運動方式 ,與中國傳統的太極拳、氣功等運動,均屬釋氧量總承受量55的中度運動。這種運動方式不會傷害人體免疫功能,反而提高免疫功能 ,甚至有改善血糖值的功效。楊崑德建議,中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方式,應避免過於激烈 ,採用適當的中度運動健身

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

~~練太極拳真會損傷膝蓋嗎?


曾見報登一患者問診膝痛,醫生不問它由,却問是否練太極之故。亦有同好忠告,太極百好唯于膝不好。遍視浸淫太極者,膝之損傷大有人在。余早年熱衷登山致膝受損,近年改練鄭子太極後,仍悸悸然不敢過逾,唯恐遇明師失正果,入寶山而空歸,故爾尤爲重視膝之保護。且問:練太極拳果傷膝蓋乎?

然,亦不然。何也?然者,師不得門,法不得當,欲不傷而不可得。不然者,得遇明師,依法習練,欲傷而不可得耳。

現代太極如競賽套路者,拳架舒展而架大,動作規範而嚴整,其對下盤要求甚高。衆多好者欲求穩固,不知根乃從松而得,却一味低架長時苦練,久之膝部鄢能不傷耶?

傳統太極如楊氏鄭子者,拳架緊凑而架小,立身中正而偏隨,上松下沉胯爲軸,內外相合意爲先。其立足虛實分明,其進退源于湧泉,其轉胯活潑如油。如此依法習練,膝部又鄢能受損耶?

承蒙恩師鄭子太極拳謝昭隆師父之教誨,積習練鄭子太極之體會,拙以爲練太極而欲不傷膝者,似可從漸進、定膝、松胯中求之。

護膝須當漸進。曼髯宗師喻練拳如叠白紙,貴在堅持每天七分鐘。雅軒宗師則言太極功夫要像燻臘肉一樣,急不得慢慢來。恩師亦反復叮囑切忌貪多,初練若感膝痛,即須暫停休息,俟恢復後再練。待站樁練拳日久,關節漸生力量,氣能過膝沉足,自不會有酸痛不適情形也。

護膝重在定膝。膝之損傷者,多爲骨膜磨損。何以故?或架之過低,或屈之過久,或扭之過劇。凡此三類,皆爲傳統太極所不取也。恩師授拳時,嚴依楊家“十要”而授,立身中正,虛實分明,實腿微屈,肘膝足相合,膝尖不逾足尖,尤强調腰胯旋轉時,實轉之膝不能絲毫晃動,否則即爲轉膝而非轉胯,既于拳理不符,亦于力學不符,且于膝有害而無利也。

護膝務求松胯。胯即髖骨,承上啓下,實爲人體之中軸,在太極中至爲重要。蓋松胯方能體轉自如,松胯方能氣沉接地,松胯方能上下貫串,故爾拳經有“主宰于腰”之說。傳統太極以求松爲要,然全身之松,却以松胯最難。但若胯松不够,轉胯必致膝晃,久之膝部骨膜則磨損疼痛耳。

故耳,膝之傷與不傷,實與太極本身無關,而與太極練法相聯,又焉能草以練太極而定診乎?老子云:“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;中士聞道,若存若亡;下士聞道,大笑之。”不笑不足以爲道,不明不堪以爲道,嘆哉!

(本文由福建有緣拳社一期入室弟子劉世和師兄提供)

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

5/14 養生G班輪值心得分享

Dear All:
很感謝汪教練,5/14我輪值那天教練針對「進步撩臂撲心掌」及「倒攆猴」對我的指導,讓我受益良多,尤其很多細節的部分,如「倒攆猴的轉腰身」、「撩臂撲心掌時要注意立身中正」及「收尾閭的方法」等,事後我針對教練的指導,自我練習並上網查了
一些資料,以下是我摘要的幾個重點,希望跟大家分享,日後還望教練們能多給我指點。
1.倒攆猴的外形如一個滾動的太極球。如果結合拳架節節貫串的概念,左腿後退,左腳一落地(取之於地,發自於腿 ) 勁自左腳掌、踝關節、膝、左胯、桅底、命門、大椎、右肩關節、右肘關節、腕。由左腳至右掌,節節貫串通過九個大關節。整個倒攆猴,陰陽在不停地調濟,平衡亦在其中。
2.「收尾閭」能夠致使丹田向前向上凸起,氣自然而然沉於丹田,比較容易將身體的重量沉落於坐實的腳底,另外「收尾閭」對於我們脊椎的保健也是有很大的幫助,收尾閭的好處在於可以讓你的脊椎位置回歸到最舒服的位置,換句話說可以把脊椎拉直, 讓脊椎液能順利地上下流通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淑慶

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

~太極拳週年慶活動感言~

景美松柏太極拳週年慶美好回憶
  • 這次松柏太極拳週年慶於100年4月30日在金山活動中心舉行,感謝承辦I班的辛勞與用心,會場的佈置,標語的貼切,顯示了太極拳的精神與毅力,充满了文藝氣息,不論靜態的文稿內容,動態的活動,均精細週全,室內的慶祝活動有:團體班級的表演、個人優異的示範表演、更有汪教練黃教練的示範表演、腦力激盪的抽獎問答,使活動更達另一高峰,大家都歡欣鼓舞。
  • 午間享受豐盛的餐敍,增進彼此的友誼,下午的健行踏青,真是養身健體,有益身心活動,大家都過了一個愉快的週年慶活動。
  • 太極拳週年慶美好的回憶外,還是充滿了感恩的心,感謝總教練 周老師 汪教練及黃教練的熱心教導,學員們對太極的學拳練拳,順式呼吸,自然輕鬆,重視其形、意、氣,養身修心,更注重於技法、功架,使學有所得以增進健康,在此致上所有學員誠肯的感謝。  
  • G班 李荃英 100.5.9

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

週年慶 活動剪輯(1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*媽媽節快樂!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*踏青活動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*優雅的園景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*養生I班曾班長與熱心支持的先生

2011年4月30日 星期六

2011 隊慶會 圓滿結束!

勞苦功高的養生I班全體同學 謝謝您們!!

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

笑料二則:

  • ◎告示牌
  •   ※某個市鎮路邊有這樣一個告示牌:「閣下駕駛汽車,時速不超過50公里,可以欣賞到本市的美麗景色。超過100公里,請到法院作客。超過120公里,請光顧本市設備最好的醫院。上了150公里,祝您安息。」



  • 大家都可以活下去!
  • 在一個有眾多名流出席的晚會上,鬢髮斑白的巴基斯坦影壇老將"雷利"拄著枴杖,蹣跚地走上臺來就座。
  • 主持人開口問道:「您還經常去看醫生?」
  •  「是的,常去看。」
  •  「為什麼?」
  • 「因為病人必須常去看醫生,醫生才能活下去。」
  • 臺下爆發出熱烈的掌聲,人們為老人的樂觀精神和機智語言喝彩。
  •  主持人接著問: 「您常請教醫院的藥師,有關藥物的服用方法嗎?」
  • 「是的,我常請教藥師,有關藥物的服用方法,因為藥師也得賺錢活下去。」
  •  臺下又是一陣掌聲。
  • 「您常吃藥嗎?」
  • 「不,我常把藥扔掉。因為我也要活下去。」  臺下更是哄堂大笑。

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

打太極拳可改善憂鬱症

洛杉磯加大(UCLA)一項針對老年人憂鬱治療的研究發現,讓老人每周練習太極,配合西方醫學的標準憂鬱治療,有極大的效果。和未練習太極的對照組比起來,這些病患的記憶力和認知能力都更好,有更多體力,生活品質獲得明顯改善。這項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(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)資助的研究結果刊登在美國老年精神病學期刊(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)。全國65歲以上民眾估計有超過200萬人受憂鬱問題困擾,其中有50%住在療養院,85歲以上白人男性自殺率最高,超過全國平均六倍。該團隊希望太極這個有2000年歷史的中國武術可協助治療病患。 該研究第一作者、洛杉磯加大精神病學教授Helen Lavretsky說,這是第一個將太極應用在老年憂鬱治療的研究,一般有三分之二尋求憂鬱治療的病患未能靠藥物獲得紓解,現研究結果讓他們大受鼓舞。
112名嚴重憂鬱的60歲以上病患參加這項研究,他們先接受四周的藥物治療,有73人症狀稍微改善。研究人員將他們隨機分配,部分病患接受十周的太極班課程,每周練習太極兩小時。另一部分則參加每周兩小時的健康教育課程,但所有人都仍持續接受藥物治療。所有人在研究進行已接受一次憂鬱評量,評估憂鬱、緊張、健康生活品質、認知、和免疫系統發炎情況,四個月後又再接受一次評量測驗。
Lavretsky說,對照組和實驗組都顯示出患者的憂鬱情況改善,但練習太極的患者恢復情況更顯著,溫和的太極很適合老人練習。她說,憂鬱會導致更高的疾病發病率、死亡率、傷殘比率,也增加醫療照顧的費用。這項研究顯示練太極能提高老年憂鬱的治療效果,有憂鬱、認知障礙、或其他醫療問題的老人,可利用這項在社區普遍容易獲得的課程,鍛鍊身心並避免使用更多藥物。
自博士班時期就在大學體育課教授太極課程的江先生說,很多主流學生對太極課感興趣,但真正能持之以恆的不多,比較喜歡舞刀弄棍的武術動作。太極因動作溫和受老年人歡迎,任何年齡都可學習,練習太極拳對身心有益有許多實例,但要有耐性毅力練習


2011年2月27日 星期日

【誠實的神父】

  • 一個穿著華麗的婦人剛從瑞士回國。她發覺她身旁坐著一位很親切的牧師。
  • 她問:"對不起,神父,可以要求你幫個忙嗎?"
  • "當然可以,孩子。我可以做什麼?"
  • "是這樣的, 我買了一部先進的除毛器,十分的昂貴。而且我的行李已經達到最高的稅限,我怕海關人員會充公我這東西。你可以幫我藏入你的聖袍裡面?"
  • "當然可以,孩子。可是你必須知道,我無法說謊。"
  • "你有一副誠實的面貌,神父。我相信他們不會問你任何問題的。"於是,她把那除毛器遞給那神父。
  • 飛機抵達目的地。當神父來到海關人員面前,官員問:"神父,你有什麼要申報的嗎 ?"
  • "由我的頭到我的腰,我都沒有什麼可以申報,孩子。"神父答。
  • 官員對於神父的回答感到奇怪,所以繼續問:"那腰部以下呢?你有什麼?"
  • 神父回答: "我有一個精巧的小器具,女人專用的,可是卻還沒用過。
  • 在場的人一陣大笑,官員說:"神父你慢走…。下一位!"

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

~It's funny !~

"果然只要到義大利觀光;
大家都想搶救比薩斜塔!"

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

2011年2月18日 星期五

2011年2月11日 星期五

~令人驚奇的演奏!~

  • Please listen to this, you'll be surprised! 
web拍手 by FC2